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黃石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黃政辦發〔2022〕48 號
大冶市、陽新縣、各區人民政府,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黃石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職責,認真抓好落實。
?????????????????????????????????????????????????黃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 年 9 月 30 日
黃石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論述,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激勵和保護創新的基礎性制度作用,大力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試點城市建設,著力打造全省知識產權工作高地,奮力開創黃石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現結合黃石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和《湖北省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任務部署,全力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努力建設制度完善、保護嚴格、運行高效、服務便捷、文化自覺的知識產權強市,為黃石打造武漢都市圈核心城市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成“五個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市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效果、管理水平、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知識產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為黃石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二)具體目標
——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明顯提升。全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件,有效商標注冊量突破3萬件,新增地理標志商標(產品)5件,在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形成一批高價值專利、馳名商標和知名品牌。
——知識產權運用效益顯著增強。建成知識產權產業運營中心,試點建設期間,推動企業接受高校院所、國有企業專利轉讓許可100件以上,轉化運營金額不少于1500萬元,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擴面增量。
——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和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市建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20家以上,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大幅提升。
——知識產權管理服務不斷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全面提高,公共服務產品更加多元,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數量穩步增長。每年各級各類知識產權教育培訓不少于1萬人次,培養一批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三、重點任務
(一)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
1.實施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培育工程。完善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培育機制,指導企業制定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加強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增強高價值高質量核心知識產權創造能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健全國家、省、市三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梯級培育體系,重點在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推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29490-2013)國家標準實施,培育一批專利密集型企業。〔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各縣(市、區)、黃石新港園區〕
2.實施高校院所知識產權推進工程。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圍繞產業特色優勢學科,主動與我市“1123”產業集群進行鏈接、融合,開展基于產業協同、服務于產業的一系列研發,布局一批具有戰略性、前瞻性、能夠引領行業發展或支撐產業升級的高價值專利,培育一批創新水平高、保護效力強、權利狀態穩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價值專利。(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理工學院、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3.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建立“產學研服”合作培育高價值專利機制,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共建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聚焦產業技術關鍵領域和環節,通過創新管理、信息分析、風險預警等方式提升專利質量,通過專利布局、許可轉讓、市場運營、維權保護、投融資等方式實現專利價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前景良好、引領產業發展的高價值專利(組合)。組織好中國、湖北省專利獎和湖北省高價值專利大賽等申報遴選工作,擴大激勵引導作用。〔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各縣(市、區)、黃石新港園區,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理工學院、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4.實施商標品牌培育工程。推進行業品牌和區域品牌建設,大力挖掘水果、水產、中藥材、茶葉、蔬菜等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名優品牌,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公共品牌,發展一批有知名度的地理標志商標(產品),形成品牌聚合示范效應,全面支撐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
(二)全面提高知識產權運用效益
5.推進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推進知識產權產業運營中心建設,支持和鼓勵高校院所專利向企業轉移,引導民營資本投資專利產業化項目,推進重點、優勢產業建設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支持聯盟構建專利池,并依托聯盟開展專利和品牌運營服務。支持運營機構在我市開展知識產權交易、評估、信息利用、專利技術轉移及品牌服務等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逐步建立具有完整服務鏈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理工學院、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6.發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完善知識產權投融資政策,豐富知識產權質押物范圍,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創新融資產品,擴大融資規模。在我市“東楚融通”平臺開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項信貸產品,常態化開展融資需求收集、項目推介、銀企對接、專題培訓、宣傳服務等活動。支持保險公司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服務,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人行黃石市中心支行;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地方金融工作局、黃石銀保監分局)
7.促進專利技術轉化運用。依托湖北省“知慧橋”專利轉化運用公共服務平臺和黃石技術交易市場平臺,推動專利技術開放許可,開展專利技術供需采集、對接活動。推進高校院所建立健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促進職務科技成果披露、專利申請前評估、職務發明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專利轉化積極性。支持高校院所開展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建立專利分級分類管理工作機制。〔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縣(市、區)、黃石新港園區,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理工學院、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8.建立專利導航工作機制。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重點企業的專利導航工作對接機制,促進專利導航與經濟、產業等相關工作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完善以產業數據、專利數據為基礎的專利導航決策機制,組織實施重點產業、企業專利導航項目。推動專利導航成果共享、發布及運用,引導優化專利布局、提升專利轉化效益,助推產業創新和區域發展。(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
9.開展品牌提升專項行動。加快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積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樹立商標意識、實施品牌戰略,推動形成企業主體、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社會支持的品牌建設機制。加強地理標志開發運用,做強以地理標志為核心的優勢產品和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商標興農。利用“我喜愛的湖北品牌”電視大賽、湖北地理標志大賽等平臺,加強商標品牌宣傳推廣,提升我市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各縣(市、區)、黃石新港園區〕
(三)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10.強化行政保護。持續開展關鍵領域、重要環節、重點群體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專項行動,加大對實施惡意侵權、重復侵權、群體性侵權等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嚴厲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商標惡意注冊、侵權盜版等行為。推進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建設,健全知識產權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體系,完善電商、展會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維權機制,深入實施重點企業知識產權海外護航工程。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保護工作站等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省級知識產權保護試點示范區。〔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黃石海關、市發改委,各縣(市、區)、黃石新港園區〕
11.嚴格司法保護。推進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推行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推動知識產權簡易案件快速處理。深入開展以打擊知識產權刑事犯罪等為重點的專項行動,強化打擊侵權假冒犯罪制度建設,探索建立情報導偵機制。加強知識產權案件檢察監督機制建設,深入推進檢察機關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集中履職機制。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力度,嚴格執行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牽頭單位:市法院、市公安局、市檢察院;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各縣(市、區)、黃石新港園區〕
12.健全協同保護。加強武漢都市圈知識產權保護協作,完善市場監管、公安、檢察院、法院、商務、版權、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和開展跨區域跨部門執法維權工作協作,推進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落實落地。加強市、縣知識產權執法保護聯動,建立縱橫聯通的知識產權案件執法互助、投訴舉報信息互通機制。推進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等環節協同,完善信息共享、案件通報、案件移送等工作制度。(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黃石海關)
13.推進多元化解。構建知識產權部門牽頭、司法行政部門指導、司法部門確認保障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強黃石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知識產權公證服務中心建設,推動人民法院、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完善知識產權訴調對接、仲調對接機制,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仲裁、調解等非訴方式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完善知識產權社會共治,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信息溝通機制,探索建立高校知識產權志愿服務模式。〔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責任單位: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黃石新港園區,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理工學院、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四)全面優化知識產權管理服務
14.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積極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制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推進商標受理窗口及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雙創服務基地等建設。支持設立或引進高層次、高水平知識產權服務運營機構,推動知識產權代理、法律、信息、運營、金融等服務集聚,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面向中小微企業為主的知識產權托管服務。強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項檢查和日常監管,持續推進“藍天”專項整治行動,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健康發展。〔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各縣(市、區)、黃石新港園區〕
15.加快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推進知識產權講座進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黨校(行政學院),支持高等院校設立知識產權學科或專業。將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納入黃石人才引進計劃,完善知識產權專家庫隊伍,建立企業知識產權專員制度。依托湖北省知識產權培訓(黃石)基地,多渠道、全方位培養知識產權人才,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體系。(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人社局、市教育局,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理工學院、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16.促進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支持企業依靠知識產權“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業鏈重塑,重點推動外經企業主動介入國際研發分工、境外申請注冊知識產權、參與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推動服務機構、產業聯盟、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等與國外相關組織的合作交流。(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外辦、黃石海關)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將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試點城市建設納入政府工作體系,成立黃石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試點城市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市場監管局,負責試點城市建設各項任務落實。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加強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研究制定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研究解決試點城市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要加強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定期研究部署知識產權工作。
(二)強化工作保障。配齊配強基層知識產權工作力量,支持大冶市、黃石經開區和大冶湖高新區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縣(園區),推動區域知識產權工作開展。健全市、縣(市、區)各級財政知識產權投入保障機制,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強化知識產權激勵獎勵,重點加大對后續知識產權轉化運用、行政保護、公共服務的支持。鼓勵和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加大知識產權資金投入,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知識產權領域,逐步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知識產權資金投入體系。
(三)強化督查考核。將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試點城市建設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各單位要制定年度推進計劃,做好試點建設工作動態報告和年度總結。建立試點城市建設評估考核機制,定期開展監測評估和考核評價,及時掌握建設進程,確保試點城市建設任務目標全面實現。
(四)強化宣傳推廣。加大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宣傳普及,廣泛開展知識產權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園區、進網站“六進”活動。深化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工作,支持舉辦知識產權創新大賽。充分利用報紙、電視臺及各類新媒體,在全社會弘揚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